棋书画和礼仪规矩当做金规玉律的权力,但被作为“儒家子弟”放逐了。她满怀愤慨,大楚朝不准学习孔孟,她就要成为孔孟的铁杆,她在一群被放逐的儒家子弟之中以坚定地儒家子弟而出名。
那么,苏彧向一群叙利亚人以及阿拉伯人、波斯人传授儒家的经典之一的《礼记》应该符合她传播儒家的心愿了?
苏彧心中酸楚不已。“父母有了过错,子女应该低声下气温和地劝谏,劝谏不听就继续劝谏,如果父母发怒并把自己打得流血了,也不要埋怨,还要继续孝敬。”这句话有问题吗?苏彧以前是觉得没问题的,爹娘生了自己,自己的血肉性命都是爹娘给的,别说挨爹娘的打了,就是打死了也是应该的。这就是孝顺啊,她、她的爹娘、她认识的人们,谁不是这样说的?
可是,这真的对吗?父母有错,子女就该逆来顺受吗?
与苏彧一起被贬谪到扶州集体农庄的大楚子民之中有一个女孩子叫做简梅,她对爹娘的孝顺到了极点,爹娘说的任何事情她都会毫不犹豫的答应。简梅的弟弟在集体农庄的工作嫌累,不肯做,挨了管事的鞭子,并且没有饭吃,简梅的爹娘让简梅将自己的饭菜拿出来给弟弟吃,简梅就从养鸡场跑到了田庄,将自己的饭菜给弟弟吃;简梅的弟弟嫌弃田庄的农活累,想要去轻松一点的养鸡场,简梅的爹娘命令简梅与弟弟换工作,简梅立刻跑去养鸡场与管事大闹,一定要换工作,农庄的活计哪里是由得她说了算的?折腾来折腾去,结果简梅没能把弟弟调到养鸡场,自己却被调到了田庄,简梅的爹娘和弟弟痛骂简梅没用,不孝顺,不顾家;简梅的弟弟想要提高他在农庄的等级,吃更好的饭菜,简梅的爹娘命令简梅帮弟弟干活,简梅二话不说不管自己的活计,一心一意帮弟弟干活,结果弟弟果然晋级了,简梅却因为没有完成工作降低了等级,每天吃的口粮少之又少,即使如此她依然把口粮分给弟弟一半;简梅的弟弟看中了一个少女,每天给她买冰淇淋冰块或者香料,简梅的工钱早就在爹娘的手中补贴了弟弟,但依然不够弟弟花销,简梅的爹娘命令简梅去借钱给弟弟花,简梅借遍了整个农庄的人……
简梅有无数“孝顺”爹娘,听爹娘的话,“照顾”弟弟的事情,简梅不用别人劝,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农庄的惩罚尽数落在了她的头上,别人在集体农庄越来越胖,她在集体农庄越来越瘦,别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她却看不到苦难的头。
但简梅只会流泪,每次说着我再也不会听爹娘的话了,我要自己活得幸福,然后一转身就继续把所有的工钱给爹娘,为弟弟抗下所有事情。
苏彧从觉得简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到觉得简梅是个疯子;从敬佩简梅爱护父母爱护弟弟,颇有长姐风范,是个好人值得与简梅结交,到看到简梅就躲;从看到简梅受苦就心中不忍,到看到简梅受苦就觉得活该。
苏彧很震惊自己的心态的变化。简梅难道不是标准的“孝顺”女子吗?简梅的所作所为并不夸张,苏彧听说过无数为了爹娘为了兄弟而奉献自己的故事,《烈女传》中这类故事不少,民间传说更是多如牛毛。集体农庄中有不少老年人称赞简梅是个孝顺孩子,简家的家教真好等等。可为什么苏彧就是觉得不对头呢?为什么那些年轻的男子远离简梅呢?为什么有人冷笑简梅是个“扶弟魔”呢?为什么那些夸奖简梅“孝顺”的老年人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娶简梅呢?
苏彧仔细分析自己的内心,她又是为了什么会排斥简梅躲着简梅?是因为简梅哭着向她借钱,然后看来一辈子都不可能有钱还给她吗?是她觉得简梅把集体农庄的十天一次的肉食都给了弟弟太过可怜,分了一半的肉菜给了简梅,简梅立刻又给了弟弟,然后每十天吃肉的时候就想要分走她一半的肉菜给弟弟,然后她不肯,简梅怒骂她吗?
这些小事情是她排斥简梅的理由之一,却不是根本原因。苏彧认为她排斥和讨厌简梅是因为她觉得简梅是没有自我的,简梅不是一个“人”,简梅就是一个不幸的漩涡,所有靠近了简梅的人都会被漩涡吞噬。简梅这一辈子不会吃饱饭,因为她的饭菜都是弟弟的;简梅这一辈子不会有钱财,因为她的钱财都是弟弟的;简梅这一辈子不会有丈夫,因为丈夫绝不会允许简梅拿他的钱给简梅的弟弟……哦,“一辈子”三个字说得有些长了,简梅的爹娘死了,简梅有可能就不需要听爹娘的话“照顾”弟弟了。但是简梅的爹娘能够活多久?简梅真的在爹娘死后就会不“照顾”弟弟了吗?
苏彧从简梅身上看到了儒家的传统美德。“对父母无条件的孝顺”,“以兄弟为尊”,“三从四德”等等。
简梅不懂琴棋书画,但是她就是一个儒家文化之下的完美女子。苏彧能够以简梅为目标成为一个完美的儒家女子吗?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