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知道苏轼在后世是如李太白一般的国朝顶流,和他比,苏辙有理由相信自家兄长在拿他开玩笑。
苏轼脸色一肃:“非也,吾弟高才,况且这后世言论实在荒谬,我是无论如何都要辩一辩的,子由难道无有不平?”
好嘛。
苏辙被说服了:“如此,我便应了兄长这回。”
苏洵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儿L子打赌,决定也来凑一凑这个热闹。楚棠这题目出得,实在是让他也心痒痒。
驳论嘛,读了《六国论》的都知道,他苏老泉也是很会批驳谬误的。
另一边,王安石曾巩李清照辛弃疾陈亮等人也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在文中一抒所见。
毕竟好久没有这么专业对口的作业了,还是光明正大的反驳一个他们心中极为鄙夷愤怒的谬论,各位文章之士都卯足了劲。
况且,这些人没有说的是,鲁迅这篇文章言辞犀利章法精巧,含蕴深沉,他们在心里都暗暗佩服,仿照此文章法探讨文化问题,于他们而言也是与鲁迅的一次交心。
文章知己,字里相交,正在于此。
【那么这篇课文就分享到这里啦,大家记得及时、多多地完成作业哦!喜欢的话一键三连,我是楚棠,下篇课文再见!】
熟悉地结束音响起,水镜下热闹起来,众人纷纷开始熟练地点赞投币。
明朝。
朱橚第一次满怀诚意地激动点下那个小圆图标,一节《青蒿素》,一节《拿来主义》,简直是为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连带着父皇看他的眼神都慈爱了几分。朱橚心潮涌动,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
几日后,接到朱棣命令的三保赶来京中,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面见考校了一番,见这三保眉眼平和不骄不躁,行事谨慎,对他提出的问题也能对答如流,心里不由得满意了几分,挥挥手叫人回去,三保也不好奇,目不斜视地退了出去,半分礼数不差。
朱元璋看着心中愈发满意,见人出去刚要夸赞几句,就见一旁的朱棣嘴角翘起,笑呵呵地。朱元璋顿时把脸一黑:
“傻笑什么?荐个人就把你乐成这样,没出息的东西!”
“不是…”朱棣有些郁闷,“父皇您不也觉得三保不错吗?”
朱元璋瞪他:“你现在没事了是吧?滚去帮老五筹备出海,办不好咱的丝绸之路,咱抽死你!”
是的,朱元璋受了前朝和后世的启发,也准备开设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五皇子朱橚就是给他打头阵的。
朱棣也知道这是正事,当下也收起了耍宝的姿态,认真道:“儿L臣省得,大哥现在在五弟那,儿L臣稍后便过去。”
“不过父皇,”他神色愈发认真:“楚姑娘说的没错,强大的国家实力才能托举自信,开海禁有利于中外交流。”
他用上了水镜里时髦的名词。
“但往来之间也易生乱,一旦海寇横行,危及我沿海百姓,海上通商亦会受阻。依儿L臣所见,还得加强海防,组建一支强健的水军,卫我疆土。”
这话说得中肯,朱元璋听罢脸色好了不少,点点头道:“你考虑得不错,后世说什么坚船利炮,水军利船只,火炮利远攻,要在这两者上下功夫。”
“没错!”
朱棣神采奕奕地讲着自己的想法,他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说得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朱元璋不自觉点头,心里又纠结了起来。想到朱棣刚说朱标在朱橚那,想必是叮嘱筹备出海事宜。
要说朱元璋对这个长子可是一万个满意,能力强心眼好,恭敬孝悌,满朝文武也服他,即使知道后来登基的是朱棣也从容沉稳一如既往,反倒还处处帮扶弟弟,委实是一个模范兄长。
但朱棣呢,是史书盖戳的永乐大帝,开创盛世,这些时日的言语行为也能看出不俗,并非没有为君的资质。
况且他们至今也不知晓朱棣到底为何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