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薛溆:“在下和徐大人一道等着沈大人回翰林院编书作诗。”

……

三人相谈甚欢。

有人很没有眼色地讽刺他道:“听说沈大人的启蒙夫子叫什么孟度的被下了大狱,沈大人好闲情,还有心思在这里谈论诗词,与同年一争高下呢……”

提及孟夫子之事,沈持心上刺痛,面上却无所谓地笑了笑:“刑狱之事,贺大人自有公论,在下相信孟夫子是清白的,”他忽然肃然转向立在不远处的贺俊之,问道:“贺大人说呢?”

贺俊之盯着他手里的《翰林诗集》,覆在官袍大袖之下的手指攥得生疼欲断:“沈大人放心,本官自会秉公断案。”

若是有人留意,会听出来这这句话说得微带了一点儿涩滞,他最后一次作诗都要溯及到九年前了,要不是沈持翻出来,他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想起来了。

不是他记性不好,相反,他记性极好,记得从他接手大理寺后办过多少案子,审过多少人……却好似唯独忘记了曾经年少春衫薄,陌上纵马,学李白邀明月赋诗的那些事了。

他很快记起沈持手中的那本《翰林诗集》中收录了他在张汤墓前写的《早春》,诗中,他不仅明显写出了对酷吏的同情,还用了“龙吟虎啸”四字形容长安城的地气……如果被言官御史盯上,不用想,不知会同老鳖一样,咬他多少口。

甚至,他根本没有办法再在孟朝给友人的写的上梁文里的“龙蟠虎踞”上寻由头,定孟度的罪。

沈持,生生将了他一军啊。

他九年前所作的一首不起眼的小诗——沈持是怎么想到并翻出来的?这人实在是可怕且出其不意。

贺俊之有种棋逢对手之感。

他嘴角微微弯起,一直看着沈持。这样的人,究竟怎样才能被他所用呢。

此时传来一声钟鸣,东华门开了。

文武百官一下闭好嘴巴,端好笏板,文官挺胸,武官则是挺着有点肥硕的肚子鱼贯而入。

东华门内的一处偏殿的耳房中,大太监丁吉带着他的干儿子丁逢在等着伺候皇帝萧敏与朝臣们的早朝。

丁逢一边伺候丁吉更衣一边聊着:“……沈大人回来之后压根儿没过问他的启蒙夫子孟度的事,他在替他的妹子沈月姑娘寻医问药。”

“他妹子,”丁吉每每换衣裳的时候,总会觉得身上有一股尿骚味儿,唉太监啊缺了那根东西真是越老越受罪了:“得的什么病?”

“是个天生的哑巴,”丁逢说道:“不会说话。”

“倒也不是完全不会说话,”他想了想又道:“听说是说不清楚话而已。”

丁吉:“哟,怪可怜见的。”

“谁说不是呢,”丁逢叹气道:“沈大人挺不容易的,夫子身陷囹圄,妹子又摊上哑病……”

丁吉听见外头朝臣的脚步,说道:“你待会儿将沈大人和薛、徐二位翰林引到上书房外头,就说万岁爷上了朝就来见他们,让三位贵人好生候着。”

丁逢给他系好腰带:“是,干爹。”

……

不一会儿。

沈持和薛、徐二人被太监丁逢引到上书房外的耳房中:“三位大人稍等,万岁爷上完朝就召见三位大人。”

三人在烧着地龙的耳房中肃然端坐:“有劳丁公公。”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