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因此有关教育改革的方面,大部分小说都是浅尝辄止,不过虽然没有深入去写,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现代教育的思想方阵展露无疑。那个人人能受教育,人人都念书认字,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都有对应学科乃至对应学校的世界,那是柳固不敢想,却心驰神往的理想之国。

杜寅是《从小县令到首辅》——一般基建文主角都是一甲出身,翰林院待三年之后外放做官,至于为什么非要在翰林院待三年,这是因为作者往往都会引用科举成熟的朝代“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设定,不搞造反的话,当官的尽头就是内阁首辅,主角必然得在翰林院镀镀金再放出去攒功绩。

而往往这个时候,主角的外放之路会被敌对派系干扰产生波折,去往一个贫困偏僻之地,要么穷山恶水出刁民,要么官场黑暗沆瀣一气,有些甚至还有山匪流寇,战乱不休。总而言之,都是些注定不平静的地方。

杜寅看的那叫一个热血沸腾,熬了好几天夜翻来覆去的品,看完之后觉得自己能打一百个贪官污吏,很不能现在就去建设美丽乡村。

田呈闵的则是《我在古代种田》——改良农具,给粮食增产,经济作物种植等也算是主角刷基建进度的标配了,他本来就是农家出身,对种田有着极高的敏锐度。

果不其然,柳固的这封要上教科书的散文信后面便有说到,杜寅准备去偏远之地任职,田呈闵也表示若是实在当不了县官,他会直接以师爷的身份跟着杜寅一起走。

薛瑾安看了看两人的信,杜寅的信分成好几段,能从字迹的微妙变化看出来都是写于不同时间,看起来像是读书笔记,又像是日记,说是像读书笔记,盖因这人前几段都是在激烈赞美《基建笔迹》,你能直接从他的文字里看出他看书的进度。

至于后者,便是因为后几段都是在简述当日发生的事情和心情,最后一段下笔的时候心情肯定不好,字迹都透着股凌冽的杀气,说的是田呈闵好不容易等来的一个官缺在落定的时候被抢了,抢的若也是个在苦苦等授官的也就罢了,偏偏是一位只有举人功名的世家公子哥。

大启举人不想考了也可以选择直接当官,只不过都是些没有晋升渠道的小官,乃至小吏都有可能,这位世家公子上来就是县令显然不合规,最令人生气的是,这富家公子就是个脑袋空空如也的草包,他的侯爵父亲为他准备了一整个智囊团,人数甚至比皇帝的内阁大臣都要多两人。

这人去那里也不是受苦的,他什么都不用做,他的侯爵全家已经出动了所有人脉也打点好了,他只需要去个一年半载,就会得到一个飞来的大功劳回京述职,最低都是个六品官。

“这同卖官有何区别!”杜寅对此时很是愤愤,觉得这少爷简直不拿治下百姓当人命,还无视律法规则额。

杜寅还要顾忌身后的家族,不能跳出去抱不平,他索性就直接找吏部左侍郎,将这个世家子给挤了下去。吏部左侍郎好歹同他是一个杜,虽然对他的莽撞颇有微词,到底也把位置给了他。

于是杜寅在七月份就带着田呈闵离京,往祁州最贫穷的安知县而去。

若说大启和戎狄的边境是祁州,那么安知县就是祁州和戎狄的边界,地理位置的原因常年受到戎狄侵扰,人口常年都只有一万户左右,放现代一个小区的量,可以说是非常磕掺的数据了。

安知县已经有三年没有县令了,不是死在路上了,就是来不了多久就受不了,直接找关系把自己调走。也是今年西北军打了打胜仗,还直接把边境线推到了漠北里,安知县成为了离西北军营地最近的城镇,他们不仅不用再担心戎狄的劫掠骚扰,还因西北军的将士经常过来打牙祭买东西,经济都被带动了不少,日子比往年好过了很多。

据说还嫁出去不少姑娘寡妇,一多半还都是和西北军的老少爷们成婚,安知县一跃成为了军队“家属”县,也算得上一个好消息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