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3]
众多读书人:???
什么东西?!
一干古人受到了亿点点小小震撼。
“荒谬!不问朝政、不论国策,此考何用?”这是吹胡子瞪眼的老学究。
“不少于八百字?!这如何写得出来?”这是被八百字大长篇吓的学子。
“为何不能写诗歌?!”这是众多爱诗之人。
“这……这题何解?如何破题?”这是沉迷科举、练习破题的考生。
“这写的什么东西?满纸空言!”这是看到了某些来来回回水字数的考卷的读书人。
……
林林总总,包罗万象,百态众生,尽在其中。
第78章 参加一高考(三)
【两个半小时的的时间很快过去,终考铃响起,考生们停笔交卷。
云青青听到铃声就知道考生马上就要出来,就立马回到了岗位上。果然家长们早已在门口翘首以待,在人群中竟迎接自己的孩子。
“下午三点数学开考,大家一定要提前到考场哦。”云青青扬声提醒了一下考生,然后小声对着观众们说道,“我先找个地方吃饭,然后午休一下,大家可以也休息休息,下午再看数学。”
“毕竟,数学老耗费心神了。”云青青露出一个疲惫的笑容。】
。
宋高宗时空。
出了考场的考生们或神采奕奕、或垂头丧气,但每一张面孔都是那么鲜活灵动,这精气神与张浚这么多年历来所见的、考完试虚弱得仿佛丢了半条命的学生们格外不同。
今年五月,皇帝下令开诗赋、经义二科,于行在扬州考试进士。
本来这些事与张浚无关,但谁让六月初张浚上奏请求修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圣驾巡幸,因此受到了一味求和的黄潜善的排挤,若不是官家留他任礼部侍郎,他已经出任地方了。
于是这恩科之事就落到了他手上。
“科举乃朝廷治理之基石,若是因考场不佳而仕途艰难,实在有伤天和,也有损朝廷仁爱之心。不若上奏官家请对号房稍加修葺,便宜考生答题等一干事宜?”
最重要的是,此举传出去天下读书人皆会感念他张浚的恩德,日后说不定就有可造之材投入他的门下呢?
。
“数学?是数算吗?后世亦考明算科?”
“数算竟也能独开一科?”
“如何不能?数亦是君子六艺之一啊!”
“看这语文科的模样,我对这数学一科……不抱希望。”
“也不知后世数算有何发展?我实在是好奇得紧。”
。
【在古人与今人同样的翘首以盼之中,时间缓缓流逝。
带着睡意或兴奋,考生们陆陆续续经过安检进入了考场。
开考铃响,试卷拆封,署名答题,一切都轻车熟路。】
。
明神宗时空。
本想看看后世数算题目有何不同的徐光启被一考生吸引注意。
他人待铃一响,便匆匆埋头读题写字,独他不同,这考生却先不紧不慢地在草稿纸上写上了几个字母。
“此子莫不是胸有成竹?”
心中怀着一种不可言说的尊敬,徐光启专注地看着这考生慢条斯理地将写了字的纸撕下来,裁成小片,然后将每个写了一个字母的纸片搓成了一个球,再然后——
对着题目开始抓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