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时空。
或许是夫妻同心,又或许是一脉相承的帝王心术,李治也将目光落到了鄯州。
“朕听闻那王孝杰收复了安西四镇。”李治的语气如常,听不出什么波动,武后知机地道:
“吐蕃犯我大唐之心不死,只怕日后必有一战。”武后推测这个战果还不太好,以至于大唐丢了安西四镇,直到“她”登基才发兵夺了回来。
“刘仁轨在练水师以备倭国,高句丽盖苏文病重,国内不稳,大唐等待已久的机会或许就要到来……”高句丽是先帝未竟之业,不论是作为人子还是作为帝王,李治必然要征高句丽。
如今知道吐蕃或许会有异动,李治必不可能放任不管。
“命姜恪去鄯州吧。”
。
【大巴载着满车乘客一路往藏区去,导游热情地介绍着沿途风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看,那边那个金色的建筑就是天葬台!”云青青顺着导游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远处有一个挂满了经幡的建筑。
接下来导游又简单介绍了天葬的概念和意义,话锋一转就回到了给游客们的旅游建议上。】
。
元顺帝时空。
蔡巴司徙·贡噶多杰听到导游提及“天葬”时才把目光从书卷上移开,透过玻璃窗看到壮阔的高原风景,他的心底微微一动,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伤突然袭上心头。
此时的他因与大司徒绛曲坚赞不和,已将权力交给其弟扎巴喜饶后出家受比丘戒,此时其实可以称呼他的法名——格微洛追。
“比起中原,藏区或许没有那么繁荣富饶,却也依然诞生了璀璨的文明。”他紧紧抓住手中的书卷,“只是缺少了传承与记载,所以我才要撰《红史》,让中原人了解藏民,让后世记住今人。”
此时发生的故事流传到后世,就是口耳相传的传说与习俗,神鬼莫测的天幕让今人看到后人,人力所致的史书却让后人看到今人。
“愿吾族生生不息。”
。
导游推荐的省内旅游路线、西北大环线、进藏路线虽然简略,却囊括了地势、气候、温度等方面的信息,又结合了科学的人体承受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
而这些信息听在不同人眼里,也有了不同的反馈——
有人震惊于西北高原气候迥异:“与南地相差甚远,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实在是不可思议!”
有人听得心潮澎湃、蠢蠢欲动:“若有机会,定要去一览风光。”
有人暗暗嗤之以鼻:“西北苦寒,有什么可看的?还是江南好,扬州富饶、苏杭清丽,处处是锦绣堆里的好风光。”
有人怀着一片温热的慈悲心:“不知此地种的什么粮?西北少雨,粮食收成如何?”
也有人疯狂地记笔记:“若是出兵,也可以按照这条路线来!”
第149章 公主
【“好了,大家打起精神来,我们马上就到日月山了。”
导游拍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日月山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也是农耕区和游牧区的分界线,在这边大家还可以看到农田,到了那边就全都是牧区了。
山的东边有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则是一望无际的牧场草原,完完全全是一幅塞外景色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