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妈轻笑着摇头:“对错不是用年龄和辈分判断的,不管多大年纪,没有经过别人允许拿东西就是错……”
大妈一挥手,撇着嘴打断林妈的道理:“她现在敢让亲妈道歉,再过两年就能打爹骂娘!”
林听:“大姨您这么有经验,是亲身经历过吗?”
大妈:“……”
“那您好可怜哦,这边建议您去报警哦,可以起诉他虐待老人。”
“……”
“或者您也可以忍忍,毕竟吃亏是福嘛,祝您福如东海。”
“……”
大妈看着林听,张了半天嘴,愣是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她悻悻地转回头,翻着白眼骂骂咧咧。她的声音很小,生怕再被林听听到似的。
林听嘚瑟地朝林妈挑了挑眉,似乎在说:看,我厉害吧!
林妈哑然失笑,按着林听的头让她闭嘴。
看前边的大妈得有五六十岁了,可别把人气出个好歹来。
公交车停在下一站,林妈拉着林听的手下车,那位大妈还在不停地朝她们翻白眼。
林妈不太在意,林听倒是逢白眼必回馈——
她给了大妈一个同情中带着安慰和鼓励的微笑。
大妈:“……!”
她她她……
好想打死她!
林听施施然下车,心情好得不得了。
“听儿,中午想吃什么?”
林妈拉着林听往菜市场走。
“妈妈做什么我都爱吃。”林听挽着妈妈的胳膊,笑得轻松又开心,她问,“妈妈,是不是有挺多同学都考托福、办签证困难的?”
说起这事儿,林妈轻叹了口气:“是啊,毕竟很多专业都对英语学习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托福考试又比较难……口语听力更是一塌糊涂。”
林听的眼睛转啊转,她试探着说:“其实我们专业有挺多同学家庭困难想做家教……”
东大是在93年才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而北辽大学84年就获批硕士点了,在当下来说,北辽大学的英语学习土壤显然更加肥沃。
林听有个想法。
第221章 鲁迅先生真说过这句!
在这个出国热的年代,无数人梦想去大洋彼岸,大使馆门前几乎每个分钟都有因为被拒签嚎啕痛哭的人。
对于学生来说,能被学校推荐公派留学的人都是幸运儿。
公派公费、公派自费,一个有才即可,一个有钱就行。
除此之外,拿不到公派名额的学生们还有第三条路——申请国外大学的奖学金。
这是最适合普通人的留学办法,当然,它遍布荆棘。
这条路上的所有人都觉得,申请成功的人是被眷顾的幸运儿,然而实际上,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才是苦难的开始。
全额奖学金几乎是不可能的,半额奖学金并不足够负担学费和生活费。没有绿卡的留学生可以得到的工作很有限,能在某些实验室喂养小白鼠已经是天堂,大部分人只能在餐馆洗盘子做没资格拿小费的杂工。
或许他们听说过离开家之后的日子有多艰难,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奔赴海外的心。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是天之骄子,世俗的磨难落不到自己的身上。
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英语教育。
考托福要学英语,考雅思也需要学英语。
然而大多数人的英语都不是很好。
“所以……你紧赶着跑回来,就是想让我给阿姨的学生补补课?”
郑妙英一脸单纯无公害地看着林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