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 城门前已排起长龙。
等待入城的人们翘首以待,一边跺脚驱散寒意一边不住探头,希望城门能快些打开。
城头卒伍刚刚换班, 一队快步走下城墙去领今日的饭食, 另一队走到女墙边, 俯瞰城下, 城门前队伍蜿蜒曲折, 一眼望不到尽头。
远处有数支商队赶来,牛马拖拽大车, 在雪地中疾行。部分大车装满,车辙相当深,部分则是空载,为的是入城购货,再运往别国售卖。
现如今,西都城不只是西原国政治军事中心,俨然成为北地最繁华的商贸城市。
城内商坊不断扩大,囊括近五分之一的外城和十分之一内城。每日里人来人往, 车流穿梭不息。市货的商铺多达三百家, 还有数十家新铺等待开张, 门前已挂上具有不同特色的幌子,在风中招展, 格外醒目。
商铺分为两种,一种专门市大宗货物,专营大商队之间的买卖, 每次交易的货物和钱绢以车计。往来商队成员不少于两百人,加上护卫能多达五百甚至千人。
另一种规模较小,商品种类繁多, 零散出售,同样利润丰厚。例如一家小小的食铺,主食和菜肴多达十余种,还有从内城流出的各种花样,其中豆腐、豆浆和豆皮最受欢迎。
由于城内不宵禁,商坊日夜不闭,使得氏族坊、国人坊和庶人坊也少闭坊门。即使是冬日寒夜,城内路上也多见行人,商坊内更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然而热闹仅限于城内。
城门每日按时关闭,临到天明才开启。如果未能在闭门前入城,就只能守在城外吹冷风,听着城内热闹的人声,一边挨冻一边抓心挠肺。
论理,如郅地新城,已经是北地最大的贸易货物集散地,各国商队想要市货,大可以前往郅地,无需前来西都城。
部分商队不辞辛苦,宁愿多走一段路,无非是仰慕西都城繁华,想要亲眼看一看这座废墟上建起的都城是何等雄伟,是否真如传说中一般闾阎扑地,车水马龙,簇锦团花。
日头逐渐升起,驱散最后一缕黑暗。
笼罩多日的阴云悄然散去,天空一碧如洗,竟是难得的晴日。
只是风变得更冷,如刮骨的刀子。身上的皮袄抵不住寒风,众人不得不聚在一起,试图削减骤起的寒意。
城头传来鼓声,众人精神一振,侧耳细听。
三鼓过后,城门后响起成串的脚步声,紧接着是绳索被拖拽的声响,木盘转动的摩擦声。
门轴开始转动,吱嘎声中,巨大的城门缓慢开启,现出高达五米,能并行三辆战车的城门洞。
门洞处有数张木桌,桌后坐着持笔吏目,专门核对登记入城人员。
入城的商队都要领取木牌,在城内期间不得遗失,否则无法证明身份。
外来的氏族、国人和庶人均要登记,核对身份后专门造册,排除别国探子和心怀叵测之徒,才被容许入内。
西原国人没有这样的要求。
早在西都城竣工时,郅玄就组织过一波人口普查。任务派发下去,细致到以村为单位。统计上来的名册达不到百分百准确,九成以上没有问题。
在这个信息不畅通的时代称得上奇迹,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记录在册的西原国人都能领到一枚金属牌。不同于外来商队的木牌,金属牌象征户籍,长期持有,每年勘验。由村老上报县大夫,再由县大夫增删人口,汇总之后送入西都城。
这样的方法简单粗暴,有不少漏洞可钻。但以现实情况,没办法做到不遗毫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郅玄容许氏族偶尔钻空子。只要不影响大局,不会追究到底。
出于现实考虑,要维持国内稳定,目前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他抽出手来,完成对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