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河床暴露了出来。此处少有植物,湿度适宜,最适合蝗虫繁衍。

大批蝗虫出现后,将难得幸存的农作物啃食殆尽,使得闹饥荒的面积再一步扩大。别以为灾难到此为止。还有呢!】

水镜前,众人瞪大眼睛,还有什么灾难会来?

【明朝末年,不只旱灾与蝗灾,还有非常严重的鼠疫出现。干旱荒年,吃不饱的不只是人类,也有动物。

当大批流民四处流窜,当老鼠涌入人类聚集区,人与鼠接触率上升,共患病率也就随即飙升。

可能有人问,人与鼠怎么接触的?

在明朝,鼠疫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

如今,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绝大部分都与跳蚤绝缘。古代流民却截然相反,谁身上能没几只跳蚤,被咬一口之际鼠疫病菌就被传入了体内。

另外,饿到极点的饥民连孩子都吃了,不可能放过老鼠。抓病鼠吃的危险性,根本不是他们会考虑的事。

由此大规模疫病出现。

这种时候,本该由官府去赈灾控制瘟疫,但政府职能在吏治败坏与疲于应对多地叛乱中失效。没有及时扑灭鼠疫病源,导致瘟疫越传越广。

崇祯六年,鼠疫最初暴发于山西。随着起义军四起、后金军南侵,明军与之对抗不休,同时大批流民涌向各地。

八年中,鼠疫传遍华北。北京作为京师所在地也没有幸免。时至崇祯十六年,仅仅是京城的死亡数据,二十余万人在疫病丧命。】

惨!

何止一个大写的「惨」字了得。

朱棣即便早有心理准备,水镜今天会带来残酷的影像,但明末历史给他的冲击远高于预期。

“咔嚓”,就听一声脆响。他没能控制住心底悲愤,紧握的笔杆被折断了。

立刻换一支笔,这些数据都需要被记录下来,哪里旱情严重引发了连锁性崩溃式灾害。

十七世纪虽然距今还有两百年,却也只有两百年了。

如果说朱祁镇之乱是人祸,不让他坐上帝位就能避免,但要应对小冰期造成的天灾必须提前许久布局。

就以一件小事来说,推广某种耐旱植物,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水镜持续播放着:

【此前提过,小冰期持续几百年,期间不是一直低温。气候呈现出波动性变化,有过几段时间的温暖。

温暖时段,人们活得还不错,彼时的明朝有过一段时间的盛世之治。

然而,我们把它放到长时段的历史视角去观察,会发现这种盛世美好之下实则暗藏杀机。】

这要怎么说?

在座的观影者都不傻,很快想到四个字——人口危机!

【哪种杀机?就是人多地少。温暖时段,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上升。有的吃,能供应得起更多人的口粮,某一时段生孩子多了。

万历年间,明朝人口数量约有两亿。

人变多了,可耕地面积不变,分到的口粮少了就会寻找其他赚钱方式。

以江南地区为例,改变田间的农作物品种。从以往只种水稻,改为种经济类作物棉花或桑树。卖出这些作物换得银钱,以此购买其他地方的粮食,看起来是良性循环。

此处先不论明后期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们能赚到几个钱,就说后来气候快速变冷带来的问题。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