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小冰期不仅是温度变化,更是引得整个气候系统异常,例如太平洋风向体系骤变。

当时,远航船只都以风力为动力,风向乱变,跨洋航行非常艰难。

明朝中后期官方不再组织下西洋,但是民间远航贸易不停歇,江南的经济作物所制作的布匹、丝绸远销海外,令人收入不菲。

江南农民依赖于经济作物过好日子。

当冷期到来,宛如多米诺骨牌的倒塌,一环乱了,环环乱了。

在极端气候影响下,今天翻船明天沉船,严重絮乱了贸易市场,挣钱养家成了奢望。又有一大批人吃不饱饭,再陷入战乱循环。

由此可见,明朝的崩溃是全线式的,从北到南,从内到外。天灾人祸,接二连三,轰炸式轮番到来。】

这样的天灾人祸,假如是他们去面对,能够挽救大明吗?

从朱元璋到朱棣,再到其余观影十一人,心中都不免冒出这个问题。

答案很残酷,难,太难了。

想要改变危局,需要提前布局多年。理由太简单了,填饱肚子的粮食是无法凭空变出来的。

正想着粮食,就听水镜提到了农作物。

水镜:【这个时候,有人就好奇了,不都说明朝年间传入了的美洲高产作物,怎么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这就聊一聊。】

朱元璋竖起了耳朵。提到种地,他来了精神。是不是能把这些作物提前引进种起来?

作者有话说:

①“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冬十二月,广东雪,时恒阴,寒甚。白昼雪,下如珠,次日复下如鹅毛,历六日至八日乃已,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父老俱言,从来未有,此后连岁皆稔。”

——

十七世纪小冰河期的数据参考《全球危机:十七世纪的战争、气候变化与大灾难》,【英国】杰弗里·帕克。对全球具体发生哪些危机的,这套书写了各国战乱。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

水镜:【或多或少, 我们都听过美洲三大高产作物在明朝年间就传入中国,分别是玉米、番薯、土豆。

之所以会有这场物种大交换,时间要倒退到十五世纪末期, 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启航。

1492年, 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东方帝王的信件登船, 原计划开辟一条从前未有的海路前来中国。

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渴望, 与《马可·波罗游记》脱不开关系。

如今,学界对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否在十三世纪来过元朝统治下的华夏大地持有不同意见。

怀疑他最多是到了波斯,从其他商人口中听说了一些中华风俗, 加工后写成了游记。

不论他本人是否踏足华夏,这本游记确实给西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它记述的遥远东方,神秘、富足、繁华。

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欧洲探险者, 冒着远洋航行的未知风险誓要一探究竟。若说是出航是为验证地球是圆的理论,这可能是动机之一, 但更多的原因是利益驱动。

传说中的东方富庶, 黄金遍地。谁开辟了前往中国的这条航线就能一夜暴富,后半辈子财源滚滚不是梦。

哥伦布带着托斯加纳里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为基础的海图出发了。

他深信能依靠此图与指南针抵达东方, 可事实上季风将船队送去了美洲大陆, 即欧洲人后来说的新大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