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寄信难寄信贵,人们的交流期望被压制不被满足,就是一个看似不起眼但很重要的民生问题。

埃里克理顺了其中关联,“说起来,英国也不是第一次由邮政系统引发矛盾了。”

这就谈及两百多年前的旧事。

当时伊丽莎白一世竭力控制民间通信,皇家邮政不对民众开放,导致夹带走私信件之风盛行。

法律规定皇家邮政只为官员服务,但是邮递员们私下接活。哪怕走私行为被发现后是上绞刑架,但也屡禁不止。

一直到查理一世将皇家邮政向公众开放,这种矛盾才有所缓和。

布兰度:“所以说,感谢法国送的厚礼,趁着这一股大势,是提出邮政改革的好时机。

我们要做的,一是写出方案,二是善意提醒。部分议会成员总是一心一意专注手头工作,忽视了社会思潮的汹涌变化,这就要让伦敦报刊提醒一二了。”

埃里克:见了鬼的“善意提醒”,这真不是“造势警告”吗?

小班纳特先生入股《早知道》杂志,是早知道有用到新闻舆论的那一天。

埃里克却乐见其成,也跃跃欲试起来。

“一家杂志必是不足的,越多报刊关注越好。我还能提供一则爆点新闻。”

布兰度侧耳聆听,“请说。”

“您知道免邮资特权吗?”

埃里克说,“早些年,议会通过了议员寄信免费的决议。不受距离、信件重量的制约,只要在信件背面签了议员的名字就一律免费。”

议员们不花钱寄信,但公众通信涨价了。

上世纪末,英国邮资就在涨价。即便是最便宜的便士邮政,也从成立时的一便士寄信,涨到了二、三便士。

布兰度立刻看到了矛盾爆发点。

“是邮局的内部调查发现免邮资部分的金额爆了吗?”

埃里克:“我听到的例子,没说近年,只说1794年的事。有十万封免费信从伦敦邮局寄出,它们不是从议会寄出的,而是从银行寄出的。”

调查员不以近年事例举例,而说三十六年的旧案,也算是对外保密了。

不举实例,但近年因为免邮的亏空金额还能说一说。

“免邮让总局一年损失将近百万英镑之多。”②

埃里克:“您猜猜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布兰度:“议会成员本身寄不了这么多信,但他们能卖名额。只要在信件背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不必给邮局钱,那么把这签名权卖出去就行,可不就有额外进账。不过,这种事要掌握实证有点困难,等于是在查受贿案。”

埃里克:“卖名额难查,让当事议员承认也有难度,但这次运气好查到了偷名额事件。

邮政系统调查中发现了一封信。一位在白厅上班的公务员在与朋友通信中写了,他很乐于看到议员们上班,最不喜议会休会期。因为能模仿议员签名,鱼目混珠地免费寄出信。”

这封信怎么到调查组手里的?

现在通信没有信封,都是写完后把信纸折一折粘起来。

调查员说是粘口松动,不小心看到了信的内容。这真的是运气,或不是有人故意举报?

这事先搁在一边,但偷名额的问题被曝光了。

有些议员真的不知情,怒气冲冲地要追讨名誉损害费。

埃里克:“免邮资丑闻与七月革命的新闻一起出现在报刊上,想来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